


广州数据中心:广州市天河区岑村商务综合楼322.323
深圳运营地址:深圳市福海街道彤鑫科技大厦B栋506
近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共同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残疾人就业保障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提出通过加大退税力度、简化申报流程、扩大政策覆盖范围等措施,进一步激励企业吸纳残疾人就业。此举标志着我国残疾人就业保障体系进入政策协同化、支持精准化的新阶段。
政策背景强化就业保障,推动社会公平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我国现有约8500万残疾人,就业率长期低于社会平均水平。为破解残疾人就业难题,近年来国家持续完善法律与政策框架,从《残疾人保障法》到《“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均将就业扶持列为重点任务。此次《通知》的出台,是对既有政策的深化与补充,旨在通过税收杠杆激发企业用工积极性,同时降低残疾人就业成本,构建可持续的就业生态。
政策亮点三方面升级,释放企业动能 1. 提高退税比例,扩大优惠范围 《通知》明确,企业安置残疾人就业达到在职职工总数1.5%以上的,可按实际安置人数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优惠,每人每年退税限额从原有的3.9万元提高至4.5万元。同时,企业所得税税前加计扣除比例由100%提升至150%,覆盖范围从制造业扩展至服务业、科技型企业等领域。
2. 简化申报程序,降低合规成本 新政推行“一表集成”申报模式,企业可通过电子税务局一键提交残疾人就业信息、社保缴纳证明等材料,审核周期由30个工作日压缩至15个工作日。此外,建立跨部门数据共享机制,避免企业重复提交证明,显著提升政策落地效率。
3. 强化动态监管,保障权益落实 相关部门将依托全国残疾人就业信息平台,对企业用工情况实施动态监测,确保残疾人劳动合同签订率、社保缴纳率均达100%。对虚报安置人数、骗取退税等行为,将纳入企业信用记录并依法追责。
实施效果多地试点成效显著,就业率稳步提升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披露,2023年已在京津冀、长三角等12个区域开展政策试点。数据显示,试点地区残疾人新增就业人数同比上升18%,其中互联网客服、数据标注、文创设计等岗位占比超40%。某参与试点的制造业企业负责人表示“退税政策缓解了技能培训和设备改造的资金压力,企业已为残疾员工增设无障碍生产线,未来计划将残疾人员工比例提高至5%。”
社会响应多方协作构建长效支持网络 新政发布后,多地残联联合职业培训机构推出“定向技能培训计划”,重点围绕人工智能训练、电子商务等新职业开展培训。同时,公益组织与行业协会发起“就业联盟”,通过搭建企业用工需求库、残疾人求职数据库,推动岗位精准匹配。专家指出,政策需与职业康复、心理辅导等配套服务结合,才能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未来方向探索差异化支持,完善全周期服务 财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研究按残疾等级、就业类型实施差异化退税标准,并对小微企业增设专项补贴。此外,拟将政策效果评估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推动形成“就业安置—技能提升—职业发展”的全链条支持体系。
业内普遍认为,此次政策升级不仅体现了国家对弱势群体权益的重视,更通过制度设计将社会责任转化为市场主体的内生动力。随着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预计到2025年,我国残疾人就业率有望突破60%,为共同富裕目标提供重要支撑。
广州数据中心:广州市天河区岑村商务综合楼322.323
深圳运营地址:深圳市福海街道彤鑫科技大厦B栋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