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达业企业服务有限公司
深圳蚕宝贝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
咨询热线:4000-135-610
内页大图
首页 >> 新闻资讯 >> 公司新闻 >> 多地出台残疾人就业退税新政 精准施策助推社会包容发展
多地出台残疾人就业退税新政 精准施策助推社会包容发展


【政策背景与核心内容】 近期,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多部门印发《关于完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制度更好促进残疾人就业的若干措施》,在全国范围推行残疾人就业退税激励政策。该政策通过税收杠杆引导企业开发适残岗位,规定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比例达1.5%以上的,可按实际安置人数享受每人每年9000元的企业所得税减免;超过规定比例部分,每多安置1人额外增加4000元退税额。对于集中安置残疾人超过职工总数25%的企业,更可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优惠。


【政策实施细则】 1. 适用主体范围政策涵盖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重点扶持制造业、服务业、现代农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新办企业首年安置残疾人超过10人即可申请专项创业补贴。 2. 认证审核流程企业需通过"全国残疾人就业服务信息平台"提交残疾职工社保缴纳证明、岗位适配评估报告、无障碍设施改造方案等材料,由残联、税务部门联合进行实地核验。 3. 动态管理机制建立残疾人就业质量评估体系,对持续稳定就业满3年的企业给予信用评级加分,纳入政府采购优先考虑名录。同时设置退出机制,对虚报冒领行为实施3倍罚款并纳入失信名单。


【配套支持体系】 各级地方政府同步推出三大保障措施设立专项扶持基金用于企业无障碍设施改造,最高补贴额度达改造成本的50%;建立区域性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提供人工智能训练师、云客服等新兴职业培训;开发"残健融合"智慧就业平台,运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岗位需求与残疾人技能精准匹配。统计显示,政策试点地区残疾人劳动合同签订率同比提升37%,平均薪资水平达到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1.8倍。


【社会效益显现】 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新政实施后全国新增残疾人就业岗位12.3万个,带动残疾人家庭年增收超20亿元。在浙江某工业园,30家企业通过改造生产线安置聋哑员工从事质检工作,人均生产效率提升15%。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出现首个全残障团队运营的AI数据标注企业,其标注准确率位居行业前列。这些实践验证了残疾人就业带来的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的双重提升。


【专家解读与未来展望】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此次政策创新体现在三个维度一是将税收优惠与企业实际用工质量挂钩,建立长期激励机制;二是打通职业培训、岗位开发、权益保障的全链条服务;三是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确保政策落地实效。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透露,下一步将探索建立跨省用工税收分成机制,鼓励东部地区企业定向吸纳中西部残疾人就业,同时研究将心理辅导、康复服务等软性成本纳入抵扣范围。


【国际经验借鉴】 政策制定过程中参考了欧盟"包容性就业指数"评估体系、日本企业残障雇员配额制度等国际经验。数据显示,德国通过类似税收政策使残疾人就业率稳定在78%以上,而我国当前城镇持证残疾人就业率约为53%,政策红利释放空间巨大。专家建议可借鉴荷兰"工作共享"模式,开发灵活就业岗位;学习新加坡"就业辅导员"制度,为企业提供持续的专业支持。


【监督保障机制】 为确保政策执行公平透明,国家建立四级监管体系企业自主公示残疾人就业信息、第三方机构年度审计、税务部门大数据监测、公众监督举报渠道。开发专用税务申报模块,实现安置人数自动核算、优惠额度智能提醒。对安置重度残疾人的企业额外增加20%的退税系数,引导企业关注多重障碍群体就业。


【典型案例呈现】(隐去具体信息) 华东地区某汽车零部件企业通过生产线智能化改造,开发出适合肢体残疾员工的自动化操作岗位,累计获得退税优惠320万元,这些资金用于建立残疾人职业发展基金,形成"政策扶持-就业提升-企业反哺"的良性循环。西南某生物科技公司将退税资金投入辅助器具研发,推出多款助残工作设备,在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实现技术成果转化。


【长远发展目标】 按照《"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要求,到2025年要实现新增残疾人就业100万人目标。此次退税政策升级标志着我国残疾人就业支持体系从"保障型"向"发展型"转变,通过制度创新激发市场主体的内生动力。未来政策将向高科技产业、平台经济等新业态延伸,探索远程办公、灵活工时等新型就业形态的税收支持政策,构建更具包容性的就业生态体系。


客服号 13826090699
客服号 13826090699
快手号3518078146
快手号3518078146
抖音号 53748735271
抖音号 53748735271

广州数据中心:广州市天河区岑村商务综合楼322.323

深圳运营地址:深圳市福海街道彤鑫科技大厦B栋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