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州数据中心:广州市天河区岑村商务综合楼322.323
深圳运营地址:深圳市福海街道彤鑫科技大厦B栋506
一、政策背景与核心内容 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保障残疾人就业权益的决策部署,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落实残疾人就业安置退税政策的通知》,明确自2023年起在全国范围内深化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根据政策规定,企业安置残疾人就业达到一定比例后,可按实际安置人数享受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税种的退税优惠,旨在通过经济杠杆激励企业承担社会责任。
具体措施包括 1. 退税比例动态调整企业安置残疾人占在职职工比例超过1.5%的部分,每超额安置1人,可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4倍计算年度退税额,最高不超过企业实际缴纳增值税或所得税的50%。 2. 跨部门数据联动税务部门与残疾人联合会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企业可通过线上系统一键查询残疾人就业信息,简化申报流程。 3. 行业覆盖范围扩大政策首次将互联网平台企业、灵活用工机构纳入适用范围,明确残疾人远程办公、灵活就业等形式可计入企业安置指标。
二、政策实施成效显著 据国家税务总局最新统计,2023年1月至2024年3月,全国累计为超12万家企事业单位办理残疾人就业退税,退税总额达87亿元,同比增长34%。其中,制造业、服务业企业占比达65%,成为政策惠及的主要领域。
以某沿海省份为例,省内一家中型科技企业通过定向招聘残疾人从事数据标注、客服等工作,两年内累计安置残疾人员工20人,占员工总数6%,累计获得退税逾200万元。企业负责人表示,退税资金被用于无障碍设施改造和员工技能培训,形成"政策支持—企业投入—员工成长"的良性循环。
三、典型案例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 政策落地后,多地涌现创新实践案例 - "培训+就业"一体化模式某中部省份残联联合职业院校开设残疾人技能培训班,企业通过"预招聘"方式参与课程设计,结业后直接签约就业。参与企业可按签约人数提前申请50%的退税额度。 - 残疾人创业孵化支持部分经济开发区对雇佣残疾人的初创企业实行"退税+补贴"双重激励,单个企业年度最高可获得50万元综合扶持资金。
四、专家解读政策撬动多方共赢格局 多位公共政策研究学者指出,此次政策升级体现了三大创新方向 1. 精准化补贴机制将退税额度与残疾人薪资水平挂钩,避免企业为"凑比例"虚设岗位。 2. 数字化监管体系通过全国统一的残疾人就业信息库,有效防范虚假申报。 3. 长效化激励设计连续三年达标企业可额外获得10%的退税加成,鼓励持续履行社会责任。
某高校经济学院教授分析称"政策通过税收优惠降低企业用工成本,同时推动残疾人从‘救助对象’向‘人力资源’转变。据测算,每1元退税可带动2.3元的社会保障支出减少,实现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五、现存挑战与优化方向 尽管政策成效显著,但在执行层面仍存在改进空间 - 中小企业参与度待提升部分小微企业因财务核算能力不足,对申报流程存在畏难情绪。 - 区域差异需平衡经济欠发达地区残疾人技能培训资源有限,与企业需求匹配度较低。
对此,相关部门已启动三项应对措施 1. 开发简化的税务申报辅助工具,提供免费线上培训课程; 2. 在县域层面建立残疾人就业服务驿站,对接本地企业用工需求; 3. 将残疾人就业指标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体系。
六、未来展望构建包容性就业生态 业内人士预测,随着政策持续优化,残疾人就业领域将呈现三大趋势 - 技术赋能岗位适配人工智能、远程办公等技术突破,将创造更多适合残疾人的新型职业岗位。 - 产业链协同效应增强龙头企业或通过供应链要求,带动上下游合作企业共同参与残疾人安置。 - 社会认知深度转型企业将从"政策响应者"逐渐转变为"价值共创者",残疾人就业成为ESG评价体系的重要指标。
国家税务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重点推进政策宣传"下沉"工作,通过税务专员驻点辅导、行业标杆案例推广等方式,确保政策红利惠及更多市场主体,助力实现共同富裕目标。
广州数据中心:广州市天河区岑村商务综合楼322.323
深圳运营地址:深圳市福海街道彤鑫科技大厦B栋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