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州数据中心:广州市天河区岑村商务综合楼322.323
深圳运营地址:深圳市福海街道彤鑫科技大厦B栋506
近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管理及完善促进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自2024年1月1日起,全国范围内进一步扩大残疾人就业退税政策适用范围,提高退税比例,以激励企业吸纳残疾人就业,推动社会公平与可持续发展。
政策背景经济责任与社会效益并重 当前,我国残疾人总数超8500万,其就业率长期低于社会平均水平。为破解这一难题,国家近年来持续加码残疾人就业支持政策,而税收优惠被视为关键抓手。此次新政在原有政策基础上,将退税范围从部分行业扩展至全行业,同时将退税额度与企业实际雇佣残疾人员工数量、薪资水平直接挂钩。例如,企业每雇佣一名残疾人并缴纳社保满一年,可按该员工年薪的150%抵扣增值税或企业所得税,较此前标准提升50%。此外,小微企业与初创企业还可叠加享受地方财政补贴,进一步降低用工成本。
政策亮点简化流程、强化激励 《通知》明确三大改革方向 1. 资格认定便利化企业通过人社部门“全国残疾人就业信息平台”在线提交材料,审核周期从30个工作日缩短至15个工作日。 2. 跨区就业协同化在多地设立分支机构的企业,可统一申报残疾人就业退税,避免重复审核。 3. 动态监管透明化税务部门联合残联建立就业数据共享机制,定期核查残疾人岗位真实性,防范政策滥用。
实施成效企业积极性显著提升 政策落地后,多地反馈企业咨询量激增。以东部某省为例,2024年一季度新增残疾人就业岗位1.2万个,同比增长34%。某制造企业负责人表示“按新标准测算,企业每年因雇佣20名残疾人员工可减税超80万元,这笔资金可用于技能培训或无障碍设施改造,形成良性循环。”服务业领域亦受益明显,某连锁餐饮企业通过增设无障碍门店,不仅享受退税优惠,还获得消费者“社会责任品牌”认可,客流量提升近20%。
行业联动多部门协作构建长效机制 除税收优惠外,新政配套措施同步推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牵头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计划”,2024年计划投入10亿元专项资金,针对人工智能、手工艺等新兴领域开展定向培训。同时,残联系统联合金融机构推出“助残创业贷”,为残疾人自主创业提供最高50万元的无息贷款。地方政府亦积极探索“残健融合”模式,例如某市在产业园区内划定“残疾人就业孵化区”,企业入驻可享受三年免租,前提是残疾人雇员占比不低于15%。
挑战与展望可持续就业生态待完善 尽管政策红利释放,但部分问题仍需关注。一是部分企业反映残疾人岗位适配度低,例如高技术产业难以匹配技能缺口;二是偏远地区企业申报退税仍面临流程不熟、服务滞后等困难。对此,专家建议下一步需完善三方面机制 1. 细化分类指导按行业制定残疾人岗位标准,推动“按需培训”; 2. 加强数字化服务开发全国统一的政策申报App,提供智能客服与进度跟踪功能; 3. 健全监督评估引入第三方机构对政策效果开展年度评估,动态调整优惠力度。
国际经验借鉴从“福利支持”到“价值共创” 全球范围内,日本、德国等国家通过“阶梯式退税”鼓励企业长期雇佣残疾人。例如,日本规定企业雇佣残疾人满三年后,退税比例可逐年递增2%。此类经验为我国政策优化提供参考。财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研究“残疾人就业贡献积分”制度,企业积分可用于竞标政府项目或换取信贷支持,进一步拓宽激励场景。
结语以制度创新筑牢社会包容基石 残疾人就业退税政策的升级,不仅是经济层面的激励工具,更是社会文明程度的直观体现。通过税收杠杆调动市场力量,有望构建政府、企业、残疾人群体三方共赢的就业生态。随着政策细化与配套资源持续注入,我国残疾人就业率有望在“十四五”末期突破60%,为共同富裕目标注入实质性内涵。
广州数据中心:广州市天河区岑村商务综合楼322.323
深圳运营地址:深圳市福海街道彤鑫科技大厦B栋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