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州数据中心:广州市天河区岑村商务综合楼322.323
深圳运营地址:深圳市福海街道彤鑫科技大厦B栋506
政策背景残疾人就业保障机制再升级 近日,全国多地税务部门与残联机构联合发布通知,进一步优化残疾人就业安置退税政策,旨在鼓励企业吸纳残疾人就业,完善社会就业保障体系。根据最新政策,符合条件的企业在聘用残疾人并为其提供稳定岗位后,可按规定享受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税种的退税优惠,进一步降低企业用工成本,推动残疾人高质量就业。
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残疾人就业率稳步提升,但整体就业比例仍低于社会平均水平。为此,相关部门通过税收杠杆激发企业积极性,将残疾人就业保障与企业降本增效相结合,形成“安置就业—政策激励—社会效益提升”的良性循环。
政策核心退税比例与企业责任挂钩 根据实施细则,企业申请退税需满足以下条件与残疾人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按月支付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薪酬;足额缴纳社会保险。税务部门将根据企业实际安置残疾人人数、雇佣时长及工资水平,分档核定退税额度。例如,某地政策规定,企业每安置一名残疾人就业,最高可按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3倍计算增值税退税额,企业所得税部分则根据实际支出予以扣除。
此外,政策强调对小微企业倾斜支持。对员工总数30人以下的企业,若残疾人占在职员工比例超过15%,除基础退税外,还可额外获得一次性财政补贴。分析人士指出,此举有助于缓解小微企业经营压力,同时扩大残疾人就业覆盖面。
实施效果企业参与度显著提升 政策实施以来,多地企业响应积极。以东部某省为例,2025年全省共有超过1.2万家企业申报残疾人就业安置退税,同比增加28%,累计退税金额达7.5亿元,直接带动新增残疾人就业岗位3.8万个。部分制造业企业通过设立无障碍车间、定制岗位培训等方式,为残疾人提供适配性更强的工作环境。
某科技公司负责人表示“退税政策不仅降低了用工成本,更提升了企业形象。我们通过聘用残障员工,增强了团队凝聚力,也获得了客户与社会认可。”据悉,该公司已将残疾人招聘纳入年度人力资源规划,计划未来三年将残障员工比例提升至10%。
专家解读社会效益与经济利益双重驱动 业内专家指出,残疾人就业安置退税政策实现了社会公平与企业发展的平衡。从经济角度看,退税直接减轻企业负担,尤其对劳动密集型企业效果显著;从社会效益看,政策推动残疾人融入职场,减少社会保障支出,同时促进公众对残疾人价值的重新认知。
研究显示,企业每吸纳一名残疾人就业,平均可减少约2万元/年的社会福利依赖成本。若政策持续深化,预计到2025年,全国残疾人就业规模有望突破1000万人,较当前水平增长20%。
地方实践创新服务打通“最后一公里” 为提升政策落地效率,多地推出配套服务措施。例如,某市税务部门开发“残疾人就业退税一键通”线上平台,企业可实时查询政策细则、提交材料并跟踪审核进度;另一省份则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由残联提供残疾人技能培训,人社部门对接岗位需求,税务部门核算退税额度,形成全链条服务模式。
部分地区还试点“信用承诺制”,对连续三年合规申报退税的企业简化审核流程,并将其纳入“社会责任企业白名单”,在政府采购、融资贷款等领域给予优先支持。
未来展望政策精细化与长效化并进 尽管政策成效显著,但部分挑战仍需关注。例如,部分企业反映残疾人岗位适配度低、管理成本较高;偏远地区企业因信息不畅导致政策利用率不足。对此,相关部门表示,下一步将重点完善三方面工作一是细化行业扶持标准,针对农业、服务业等特殊领域制定差异化退税方案;二是加强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联合职业院校开设定向课程;三是通过大数据监测企业需求,精准推送政策信息。
长期来看,政策或将进一步与碳减排、乡村振兴等战略挂钩,鼓励企业通过多元方式履行社会责任。例如,某地探索将残疾人就业安置纳入ESG(环境、社会与治理)评价体系,引导资本市场关注企业的社会贡献。
结语构建包容性就业生态需多方合力 残疾人就业安置退税政策的深化,标志着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从“兜底帮扶”向“赋能发展”转型。通过税收优惠激活市场力量,不仅为残疾人创造了平等就业机会,也为企业开辟了履行社会责任的新路径。未来,随着政策细化与技术创新,残疾人就业有望成为衡量社会进步的重要指标,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目标。
广州数据中心:广州市天河区岑村商务综合楼322.323
深圳运营地址:深圳市福海街道彤鑫科技大厦B栋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