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达业企业服务有限公司
深圳蚕宝贝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
咨询热线:4000-135-610
内页大图
首页 >> 新闻资讯 >> 公司新闻 >> 多地优化残疾人就业安置退税政策 助力社会公益与企业发展双赢
多地优化残疾人就业安置退税政策 助力社会公益与企业发展双赢

近日,全国多个省市税务部门联合残联、人社机构推出新一轮残疾人就业安置退税政策优化措施,旨在通过税收优惠激励企业吸纳残疾人就业,进一步保障残疾人劳动权益,推动社会公益事业与市场主体协同发展。该政策自实施以来,已累计为超万家企业提供退税支持,带动残疾人新增就业岗位数同比增长18%,形成“安置一人、温暖一家、影响一片”的社会效应。


政策背景与核心措施 根据《残疾人就业条例》及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相关文件,企业安置残疾人就业达规定比例后,可享受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税种的减免或退税优惠。2025年以来,多地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化政策执行标准 1. 提高退税比例部分省份将增值税即征即退比例由原来的“最低按安置人数每人每年3.5万元”提升至“每人每年4.5万—5万元”,并根据行业特点实施差异化补贴; 2. 简化申报流程推行“线上申请+数据核验”模式,企业通过电子税务局提交残疾人就业认证、社保缴纳证明等材料后,系统自动比对信息,审核周期缩短至5个工作日内; 3. 扩大覆盖范围将灵活就业、远程办公等新型就业形式纳入认定范围,允许企业为残疾人提供技能培训的费用按比例抵扣税款; 4. 强化监督机制建立跨部门数据共享平台,动态监测残疾人就业稳定性,防止“挂靠用工”等违规行为。


企业响应与实施成效 政策实施后,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企业积极性显著提升。例如,某东部省份2025年新增安置残疾人就业企业数量达2100余家,累计退税金额超12亿元,同比增幅达27%。一家中型制造业企业负责人表示“退税政策不仅减轻了用工成本,还提升了员工多样性,增强了团队凝聚力。”


同时,多地残联联合职业培训机构开展定向技能培训,帮助残疾人胜任技术岗位。数据显示,2025年参与企业培训的残疾人中,65%获得职业技能认证,就业稳定性提高40%。


社会效益与长远目标 残疾人就业安置退税政策的深化,不仅缓解了企业用工压力,更推动了社会包容性发展。以某中部城市为例,2025年残疾人就业率同比上升9个百分点,其中35%的就业者进入技术、管理岗位,打破了传统“低端岗位”的刻板印象。


此外,政策还带动了配套产业发展。部分企业针对残疾人特殊需求,开发无障碍办公设备、定制化辅助工具等产品,形成新的市场增长点。某科技公司研发的语音控制办公系统已被30余家安置企业采购,间接带动上下游产业链投资超2亿元。


未来政策方向 税务部门表示,下一步将重点推进三方面工作 1. 动态调整优惠标准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行业特点,定期评估并优化退税额度; 2. 加强跨区域协作推动残疾人就业信息全国联网,解决跨地区就业的认定难题; 3. 深化“就业+保障”模式探索将企业退税优惠与残疾人职业康复、心理健康服务等挂钩,形成长效支持机制。


专家解读 多位公共政策研究学者指出,残疾人就业退税政策既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也是经济效率的优化手段。通过税收杠杆引导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可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减少财政直接补贴压力。据测算,每增加1万元退税投入,可带动社会综合效益(包括就业、消费、医疗支出减少等)约3万—4万元,政策“乘数效应”显著。


目前,全国已有超过60个城市将残疾人就业指标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体系。随着政策持续完善,预计到2025年,我国残疾人就业率将突破60%,进一步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客服号 13826090699
客服号 13826090699
快手号3518078146
快手号3518078146
抖音号 53748735271
抖音号 53748735271

广州数据中心:广州市天河区岑村商务综合楼322.323

深圳运营地址:深圳市福海街道彤鑫科技大厦B栋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