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达业企业服务有限公司
深圳蚕宝贝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
咨询热线:4000-135-610
内页大图
首页 >> 新闻资讯 >> 公司新闻 >> 新政助力残疾人就业:退税优惠扩围,企业与社会双受益
新政助力残疾人就业:退税优惠扩围,企业与社会双受益

近日,国家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大残疾人就业促进税收优惠力度的通知》,明确自2025年1月1日起,针对吸纳残疾人就业的企业及社会机构,进一步扩大退税政策覆盖范围并提高优惠比例。此举旨在通过经济杠杆激发市场主体积极性,推动残疾人高质量就业,助力实现共同富裕目标。


政策核心提高退税比例,降低企业用工成本 根据新规,企业聘用残疾人且符合相关条件,可按照实际雇佣人数及工资总额享受阶梯式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减免。其中,小微企业每吸纳一名残疾人就业,年度最高退税额度提升至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150%,较此前标准提高30%;中型及以上企业则按残疾人职工占比实施差异化退税,占比越高优惠力度越大。此外,政策首次将灵活就业、远程办公等新型就业形态纳入退税认定范围,鼓励企业开发适配岗位。


政策明确,申请退税的企业需满足三项条件一是与残疾人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二是为其缴纳社会保险;三是残疾人职工实际在岗时间不低于6个月。相关部门将通过数据联网核验信息真实性,简化申报流程,确保政策红利精准落地。


政策背景破解就业难题,呼应社会公平诉求 据统计,我国现有约8500万残疾人,就业率长期低于社会平均水平。尽管《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要求用人单位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但部分企业因顾虑管理成本、岗位适配度等问题,更倾向于缴纳保障金。新退税政策通过“正向激励”替代“惩罚性收费”,降低企业用工顾虑。


人社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政策设计兼顾效率与公平一方面,动态调整的退税机制可避免“一刀切”,让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获得更大支持;另一方面,强化对虚假雇佣、数据造假等行为的监管,确保政策资源真正惠及残疾人群体。


多维影响企业减负增效,社会效益凸显 从经济层面看,退税政策直接降低企业用工成本。以某制造业大省为例,若企业雇佣10名残疾人,年均人工成本约60万元,按新规可获退税约25万元,显著缓解经营压力。同时,残疾人就业稳定性高的特点,也有助于企业降低员工流动率,形成可持续的人力资源结构。


从社会效益看,政策推动残疾人从“社会救助对象”向“价值创造者”转变。残疾人就业领域的专家指出,参与社会生产不仅能改善其经济状况,更能增强自我认同感,减少社会排斥。据试点地区统计,每增加1%的残疾人就业率,可带动家庭年均收入增长12%,间接降低社会保障支出压力。


配套措施技能培训与岗位开发同步推进 为提升政策实施效果,相关部门同步推出配套举措。人社部门将联合职业院校、行业协会开展定向技能培训,重点围绕数字经济、文创设计、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开发适残岗位;税务部门开设“助残惠企绿色通道”,提供“一对一”政策辅导;各级残联则建立就业跟踪服务机制,定期回访在职残疾人,协调解决职场适应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新政鼓励产业链龙头企业发挥带动作用,对将辅助性生产环节外包给残疾人就业基地的,可按外包成本额外享受5%所得税抵扣。此举旨在构建“大企业+残疾人就业组织”的协作生态,扩大就业容纳能力。


长远意义完善社会保障,优化劳动力配置 经济学家分析,此次政策升级体现了国家治理思维的创新将残疾人就业问题从“福利供给”转向“能力建设”,通过市场机制激活人力资源潜能。在人口结构变化背景下,开发残疾人劳动力资源有助于缓解部分行业用工短缺,同时促进社会包容性发展。


根据规划,到2025年,我国残疾人就业规模预期突破1000万人,就业服务覆盖率达95%以上。随着退税政策落地,辅以职业技能提升、就业环境优化等系统性工程,残疾人就业有望从“政策驱动”迈向“内生增长”,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完)


客服号 13826090699
客服号 13826090699
快手号3518078146
快手号3518078146
抖音号 53748735271
抖音号 53748735271

广州数据中心:广州市天河区岑村商务综合楼322.323

深圳运营地址:深圳市福海街道彤鑫科技大厦B栋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