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达业企业服务有限公司
深圳蚕宝贝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
咨询热线:4000-135-610
内页大图
首页 >> 新闻资讯 >> 公司新闻 >> 多地出台残疾人就业安置退税新政 企业帮扶与社会效益实现双赢
多地出台残疾人就业安置退税新政 企业帮扶与社会效益实现双赢


近日,全国多省市陆续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残疾人就业安置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细则,明确企业雇佣残疾人可享受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税种的多项退税及减免措施。这一政策调整旨在通过经济激励手段推动残疾人高质量就业,同时降低企业用工成本,助力实现社会公益与市场效益的平衡发展。


政策升级退税范围扩大 申报流程简化 根据最新文件,企业安置残疾人就业比例达到1.5%以上,即可按实际安置人数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优惠,每人每年最高退税额度较往年提升20%。此外,企业所得税方面,企业支付给残疾职工的工资可在税前200%加计扣除,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负。为提升申报效率,税务部门同步上线“一键申报”数字化系统,企业通过提交残疾人就业证明、社保缴纳记录等基础材料,即可在线完成资格审核与退税申请。


企业响应积极 残疾人就业率稳步提升 数据显示,2023年1月至6月,全国新增残疾人就业人数较去年同期增长15%,其中制造业、服务业及互联网行业吸纳就业占比超六成。东部某省税务部门负责人透露,该省上半年累计为超5000家企业发放残疾人就业退税补贴,总额达12亿元,带动企业新增残疾人岗位1.2万个。一家科技类企业负责人表示“税收优惠直接降低了用人成本,而残疾人员工在数据标注、客服等岗位上展现出的专注力与稳定性,也为团队创造了意外价值。”


社会机构协同 构建就业支持闭环 除税收激励外,各地残联联合职业培训机构推出“定向技能培训计划”,针对人工智能训练师、新媒体运营等新兴职业开设课程,帮助残疾人提升就业竞争力。同时,部分工业园区试点建立“残健融合就业示范基地”,通过改造无障碍设施、配备辅助器具及专属导师,为残疾员工提供全周期职业支持。某示范基地统计显示,其合作企业残疾员工留存率超过80%,岗位晋升率达12%。


专家解读政策需兼顾公平与可持续性 业内学者分析指出,当前政策有效缓解了残疾人就业市场中供需错配问题,但长远发展仍需解决两大挑战一是避免企业为“退税”而降低岗位适配标准,需加强残疾人职业能力评估与岗位匹配度监管;二是扩大政策覆盖面,目前小微企业因规模限制难以达到安置比例要求,未来可探索按用工数量分级奖励机制。此外,建议将政策效果纳入地方社会责任考核体系,形成长效推动力。


国际经验借鉴 探索多元激励模式 参考海外实践,部分国家通过“退税+政府采购倾斜”组合拳鼓励企业雇佣残疾人。例如,美国规定联邦政府采购项目中,残疾人雇员占比达标的企业可获投标加分;日本对雇佣残疾人的企业提供低息贷款及设备改造补贴。此类经验为我国后续政策优化提供了方向。据悉,已有省份计划在2024年试点将残疾人就业情况纳入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优秀企业可优先获得政府项目合作机会。


未来展望数字化赋能精准就业服务 随着政策深入实施,多地开始探索“大数据+残疾人就业”模式。通过搭建就业信息平台,整合残疾人技能档案、企业岗位需求及培训资源,实现人岗智能匹配。下一步,相关部门拟联合行业协会开发残疾人职业能力认证标准,推动跨区域就业信息互通,进一步打破地域与行业壁垒。


业内人士预测,随着退税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与社会观念转变,2025年全国残疾人就业率有望突破60%,更多残疾人将通过稳定就业融入社会,而企业也将借助政策支持构建更具包容性的组织文化,最终形成“安置一人、受益一家、温暖一片”的良性循环。


客服号 13826090699
客服号 13826090699
快手号3518078146
快手号3518078146
抖音号 53748735271
抖音号 53748735271

广州数据中心:广州市天河区岑村商务综合楼322.323

深圳运营地址:深圳市福海街道彤鑫科技大厦B栋506